全民公益信息平台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695|回复: 0

年夜何处下手学佛法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1-9-17 15:47:5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  一、我们进修佛法——年夜淡处落眼

  社会一般人总觉得“多”才是幸福,是以汲汲于名利富贵的追逐,觉得不如斯,人生就没有意义。列位一心学佛,应该年夜名缰利锁中走出来,年夜平平处落眼。

  宋朝理学家程颢师长教师曾经写过一首诗:

  “云淡风清近午天,傍花随柳过前川;时人不识余心乐,将谓偷闲学少年。”

  明道师长教师年夜淡淡的云朵中,体味到一个修道者,应该有超然物外的怀抱,充份默示了他澹泊落拓的人生立场。在释教中也有一句话:

  “莫嫌佛门茶饭淡,僧情不比俗情浓。”

  有人认为佛门太清淡了,却不知道青菜萝卜往往最下饭,粗茶淡饭恰是养身的佳肴。常日吃了若干好多油腻的年夜鱼年夜肉,改换清淡的素食,会感受更爽口。平平无味的橙水,能够消弭百病,而喷香馥的烈酒,却能致人于死。

  前人说:“正人之交淡如水。”常人交往,总但愿能获得对方的激情,当无法获得同样份量的回报时,用情越深,懊恼就越多。释教里的一切老是淡淡的,看起来仿佛无情,其实是年夜慈悲,这就是“情到深时情转无”的境地。因为年夜平平中培育的友情,才能长存,我们激情太浓密了,好比乌云密布的天空,暴风雨就要惠临了。我们若能将名利心减一分,道念必可增一分,把激情少一分,聪明必能长一分。

  这个“淡”字运用在泛泛的糊口里,有无限的巧妙,佛法说:“泛泛心是道。”我们要制造人生的高涨很轻易,而要把人生安放在平平中却很坚苦,这需要一颗“不忮不求”的泛泛心。

  一代巨匠弘一法师,他的生平恰是“淡”字的写照。有一次,他的挚交老友夏丏尊师长教师,发现弘一巨匠的毛巾太破烂了,要为他换一条新的。巨匠说:“不必了,还可以用。”他住的处所有臭虫,而巨匠却能安之若素;粗拙难咽的米饭,巨匠也甘之如饴,对他而言,再粗陋的物质前提也能感受知足。年夜其淡淡的糊口中,也能披发出无限的馨喷香,这是何等的风度。也是以打动夏师长教师亲近佛法,成为虔敬的释教护法。

  人生或可辉煌如春花,可是事实下场必归于静静,我们要年夜花团锦簇的花花世界,回归到平平而永恒的世界。列位来到佛光山,要把曩昔的一切习气、念头、思惟,且则放下,以清爽的神色来接管佛法,巨匠将会体味出平平中的甘甘旨道。

  二、我们进修佛法——年夜无处着手

  日常平常一提到释教,巨匠总有一种感受,觉得释教是消极的、逃避的、空无的。世俗所谓的“空无”等义,也许并不是对佛法的正确理解,可是我们学佛,则要年夜这个“空”、“无”方面入手。

  我们曩昔所追求的是有形相、有看待的世界,却不知道这个“有”的世界,是虚幻不实,短暂无常的“假有”与“妄有”。日常平常我们的眼睛总喜欢看五颜六色,鼻子喜欢闻喷香的工具,嘴巴喜欢吃甘甜的食物,可是却忽略了这些物质享受,轻易侵蚀我们纯正的心性。

  老子说:“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中听聋,五味令进口爽。”释教所要喝斥的恰是这些会染污清净自性的色声喷香味等尘垢,释教否决的是人世间的吃喝玩乐,释教所要“空”的是足以戕害无邪的物欲,它神驰一种真空不变,真实遍在的妙有世界。

  这种“真空妙有”的世界,具有无限的悲心,无限的力量;这种“空无”的世界比“妄有”的世界更丰硕,更充实。

  我们居家需要房子做为歇息的处所,白日四处觅食的鸟儿,天黑了,就飞到巢里来栖息。同样的,我们的心,也要有个安设处,心有所安放,糊谈锋能不变,处事或做学问才能落实。那么,我们这颗心要安放在哪里呢?《金刚经》说: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。”就是告诉我们要把心安放在“无”的膳缦沔,我们曩昔老是把心放置于外在和有形的世间,熙熙轻柔于物欲的追求,这是忽略了沧海桑田,瞬息幻化的恐怖,或者把心依靠在激情上,然而自古多情往往空余怅恨,激情自己的转变莫测与难以把握,更是致苦的根源。

  我们的心中无所企盼,不想获得什么,自然就不会有失踪去的疾苦,这就是“无”的境界。《心经》上说:“以无所得故,菩提萨埵,依般若波罗蜜多故,心无挂碍。无挂碍故,无有恐怖,远离倒置胡想,事实涅槃。”菩萨有聪明,所以心中没有任何执着与挂碍,这才是远离疾苦的涅槃年夜道。

  这个“无”的世界,并不是没有,“无”是“无限”、“无执”、“无累”、“无求”的意思,证悟到“无”,你尽管有心、有情、有爱,可是不会受人事的障碍,反而更能体味出丰硕的内容。好比一面镜子,拭去了镜面上的尘埃,能够将各类工具清清嚣张嚣张的闪现出来。六祖惠能巨匠听到《金刚经》上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的句子时,豁然开悟,他能年夜“无”中证悟出“有”的无限妙用,这种“无”的世界是遍一切时,遍一切处而存在的。这种不住不着的“自性”,是在圣不增,在凡不减的。这种“无”的世界是离诸说话文字,超越看待的。

  《维摩经》膳缦汨写维摩诘菩萨以默然无言的立场,显示入不贰窍门的境界,终于获得文殊菩萨的赞叹,可见“无”不是没有,而是分开一切戏论的真理世界。

  “无”不是否认一切的,反而是更必定一切的。“无”本具足一切,不假外求,好比列位抛却了假期,到佛光山来加入夏令营,未来你们就会带着无比的法乐回去。“无”才能“有”,好比口袋空了,才能装进更多的工具。列位来这里进修,也要抱著“空无”的心来进修,这样佛法才能深切巨匠的心中,列位此后要更专心去体味“无”的妙用,成立新的人生不美观。

  三、我们进修佛法——年夜疑处专心

  一般的宗教老是要信徒们对教义要有绝对的崇奉,不答应涓滴的思疑,认为信了才能获救,才能上天堂,否则就下地狱。释教当瘸景2崇奉。《年夜智度论》说:“佛法年夜海,唯信强人。”崇奉是一切善行的按照,我们对佛法有正信,自然能够遵照佛法所指示的去积善,所以正信是一切美德的发电厂。可是,释教除了正信之外,还有某些与一般宗教分歧的特色,那就是释教还成立在疑情膳缦沔。

  我们泛泛说“学问”,就是在不竭的进修中提出疑问,宋朝理学家也说过:“做学问当在不疑处有疑。”我们不竭地提出疑问,然后全力去追求谜底,有一天这些疑问获得解决时,我们的见识就向前迈出了一年夜步;文明的进展,恰是建筑在科学家们无数的问号上。儒家说:“学而不思则罔。”这个“思”字,就是要我们提出问题,也就是宗的“卜羟车ケ。

  禅宗的年夜德高僧,在禅堂参禅打坐的时辰,最正视的是“提起疑情”,有了疑情,才能小疑小悟,年夜疑年夜悟。好比撞钟,用力小,钟声就小,用力愈年夜,钟声自然愈年夜。我们学佛首先就是要发生问题,参透疑情。

  释教为什么要参“话头”?因为日常平常我们所看到的世界,是我们鬃札分袂心所发生的虚妄世界。是一种虚幻的现象,而不是真如实相。经由一番年夜疑,就好比倒溯着水流,才能追出它的泉源,参话头就是要我们抱着疑情去究查生命最根柢的来历,经由这一番年夜疑年夜悟之后,能够使我们看到天上那轮皎皎的明月——分隔自性,而不是指明月的手指。

  那么,巨匠或许会认为释教是思疑主义,事实上,释教毫不是世俗的思疑主义。列位要辨此外是释教所谓的“提起疑情”,并不是邪见,更不是执着愚蠢,疑情是必需成立在正信之上的!年夜崇奉中起思疑,譬如参“念经是谁?”首先要相信有正知正觉的佛,相信之后才能修此窍门,不相信,若何能参透自己的原本佛性?好比生沉的人,不信年夜夫的诊断,即使是灵芝仙草也难救治他。

  列位今天抱着对佛法的抉择信念而来求法,更应该提起疑情来学佛求道,抱著“打破沙锅问到底”的立场,年夜疑处饶暌姑心。

  四、我们进修佛法——年夜拙处力行

  我们为何要笨拙笨拙,不要聪明工致?前人说:“年夜巧若拙。”一个最有聪明的人,他默示在外表的,往往是最拙笨的形态。譬如妇孺皆晓的愚公,策动全家人去移山,巨匠都耻笑他愚蠢,事实上,我们赶不上的恰是他锲而不舍的愚蠢处。我们形容一个最有聪明的酬报“年夜智若愚”,原因是一般人往往自视甚高,觉得自己是全国第一等聪明的人,于是贡高我慢,恃才傲物。真正聪明的人是韬光养晦,谦和安然安祥的人,概况看起来平通俗凡,现实橄溱在有无限的聪明。

  我们都知道,孔子的学生傍边,颜回算是最聪明的了,可是孔子却歌咏他“不违如愚”〖颜子之可敬处,恰是其“愚不成及”之处,因为“不违”良师善言,正所以使他成圣成贤的首要原因,释教说“依教奉行”也就是这个意思。

  我们学佛要年夜拙笨处力行,这笨拙笨拙就是要我们踏结壮实,稳稳扎扎守住自己的道业。不取巧、不诡诈、勤勤恳恳的修持。譬如排队吃饭,安分守纪的排队,必然能吃到喷香喷喷的白饭。列位做学问也是一样,成就是必需靠泛泛用功,点点滴滴累积而成的。

  太虚巨匠的学生会觉法师开办武昌梵学院时,有一次开示同窗们说:“我最厌恶自觉得聪明的人。”削发人自称为“老拙”,就是老来聪明的意思。这种“拙”并不是真的拙笨,而是内在布满聪明,而外表所呈现的是一种圆融、随缘的拙朴。我们学佛并不是以乖异的言行来迷惑公共,而是用笨功夫脚结壮地的修行。抱朴守真,年夜谦卑学起。

  我们不妨把宇宙看作有五尺高,我们昂昂六尺之躯,要糊口此鱿脯唯有垂头才行。举头行走必定寸步难移,列位今日来学佛,应该先祛除常识份子的优胜感、怠慢心,实其适ё仝做一个拙笨的垦植者。

  那么,列位今天上山学佛之后,事实有什么益处呢?有人认为学了佛法,能够有腾云跨风、呼风唤雨的神通;又有人说,学了佛法,能够品质狷介,不食人世炊火,这些都是错误的不美观念。

  我们学佛法,是在于净化身心,脱离懊恼,对万世万物有新的熟悉。

  因为我们被纷繁分歧的事相迷惑了,对自己的赋性不能体味,执着主不美观,骑在牛背上,却在找牛,列位来到佛光山,应该好好熟悉佛光山,不要入了宝山赤手而回。

  好比一个寻找春天的人,踏破了芒鞋,回家偶把梅花嗅嗅,蓦然才察觉“春在枝头已十分”。我们的自性原本具足,我们舍近求远,只有离道越远。

  在佛法上能有所证悟的体验,这时辰山河年夜地已经不是石头,不是水流,而是如来清净自性,列位学佛的目的,就是要证悟这“心佛众生三无分歧”的事理。能够如斯,才不失踪列位上山学佛的意义。

  巨匠曩昔或许曾经听过佛光山的夏令营办得若何若何,风光若何美妙,殿宇若何辉煌,其拭魅这些都是外在的、有形的,巨匠如不美观为这些而来就错了,《维摩经》上说:“为佛法而来,非为床座而来。”但愿巨匠在两周的糊口里能够年夜死一番,年夜“淡”处、年夜“无”处、年夜“疑”处、年夜“拙”处去下功夫,培育新的人生不美观,最后还要提醒巨匠,山尚罾υ子多,又是多雨季节,巨匠要注重饮食起居,一切要忍耐,但愿巨匠年夜忍耐中去培育对佛法的抉择信念。祈求三宝呵护巨匠。感谢!(作者:星云巨匠)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高级模式
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当代名人全意识 ( 16002851 )

GMT+8, 2024-12-23 03:50 , Processed in 0.071870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